2024年2月6日9时16分12秒,中心收到517#联网单位上传 “自动火警无人”报警信息,9时16分31秒,中心联系单位人员通报中心接警情况,要求单位尽快安排人员前往现场核查,并及时将核查结果反馈中心。
9时43分25秒,单位人员回电中心反馈核查结果:进入房间查看时一切正常,客人反馈袜子不小心被点燃,但由于入住客人已外出,无法进行后续跟进。
11时4分,中心技术人员到达单位现场并反馈:单位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正常,中心9时16分12秒收到警情位置编码为“05105600”的“自动火警无人”报警信息为火灾现场探测器报警信息。并借此机会向单位人员普及九小场所重点单位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中心接警信息如下:
报警设备 |
报警类型 |
警情位置编码 |
报警位置 |
中心接警时间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无人 |
部位号:05105600 |
|
2024/2/6 9:16:12 |
从中心收到的报警信息来看,远程监控系统正常收到火灾位置探测器报警信号,监控中心严格参照值班接警管理规定执行,第一时间与单位人员取得联系并督促现场核实,最终确认火灾。
在此,中心提示火警信息处置操作流程:收到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火警信息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在1分钟内按下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上的“消音/延时”键,并尽快核实报警点的现场情况。如无火情发生,应在3分钟内按下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上的“清除(复位)”键;如发生火灾,应当立即按下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上的“确认”键,将报警信息以“确认火警”信号上传至中心系统,同时拨打“119”报警。
结合本次火灾,中心特别收集整理了“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知识:
什么是“九小场所”?
1.购物场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小商场(商店、市场);
2.餐饮场所:额定就餐人数100人以下的小饭店;
3.住宿场所:床位数50张以下的小旅馆;
4.公共娱乐场所:设置在建筑物首层、二层、三层且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小公共娱乐场所;
5.休闲健身场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洗浴、足疗、美容美发美体、酒吧、茶社、棋牌室、咖啡厅、健身俱乐部等小休闲健身场所;
6.医疗场所: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院以及床位数30张以下的其他小医院(诊所)、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
7.教学场所:床位数50张以下的寄宿制学校和托儿所、幼儿园;5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1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
8.生产加工企业:职工总人数50人以下或者设有30人以下员工集体宿舍的小生产加工企业;
9.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储存场所: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储存场所。
“九小场所”有哪些安全隐患呢?
1.易燃、可燃物较多;
2.用火用电气量大;
3.建筑不规范、耐火等级低;
4.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混乱;
5.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浅薄;
6.消防设施不足、逃生能力差。
“九小场所”火灾有哪些特点?
1.燃烧猛烈,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2.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3.烟雾密集,烟气严重侵害被困人员。
4. 水源缺乏,灭火救援难度大。
如何消除“九小场所”安全隐患
1.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去除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了解和掌握场所火灾危险性,吸取火灾事故教训。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1)定期为场所内人员开展消防知识培训;
(2)坚持每日消防检查、巡查,做好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自查自改;
(3)按照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检验维修。
3.有效处置初期火灾
有效扑救初期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降低人员伤亡的最重要环节。扑救火灾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报警要早,报警越早,损失越少;
(2)报警的同时对火灾进行扑救;
(3)扑救时先对火势进行控制,不让火势向周边蔓延,控制住火势后再灭火;
(4)以人为本,优先对场所内人员进行营救,待人员安全,火势被控制住后再去抢救物品;
(5)火灾发生时,当心浓烟入鼻,可用湿帕子捂住口鼻,俯低身子逃出火场;
(6)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切忌推搡拥挤,以免造成踩踏事件,耽误逃生时间。
4.掌握灭火器使用方法
(1)提起灭火器;
(2)拔出保险销;
(3)握住瓶体;
(4)站在上风口或侧风向的地方将喷嘴瞄准火焰根部,用力压下手把扫射。
5.掌握疏散逃生技能
“九小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及时疏散人员是第一要务。场所的员工首先要保持镇静,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在积极组织扑救火灾的同时,尽快组织疏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