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13时50分56秒,中心接收到来自联网单位1443#上传的报警信息,报警位置为“11栋22层感烟探测器”,报警类型为“自动火警无人”。
13时51分48秒,中心值班员迅速联系该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精准通报了报警位置及类型,明确要求其立即安排人员前往22层现场核实,并及时反馈核查结果。
14时04分19秒,单位人员回电中心反馈:经现场核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初步判定为设备误报。
14时10分37秒,中心再次接收到该单位11栋22层的多个探测器连续报警信息。14时11分23秒,中心再次紧急联系单位消防控制室,强调报警的持续性、多探测器联动性,严正要求其必须立即、再次派员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核查,并尽快反馈确切情况。
单位值班人员当即反馈:经确认现场为油烟烟雾过大导致报警,无异常情况。
14时21分47秒,单位保安队长致电中心,更正反馈:11栋22层2214室业主因烹饪不慎引发真实火情。
16时25分,中心服务人员达到现场后反馈:经现场详细核实,11栋22层2214室业主在烹饪过程中因外出取快递,导致厨房灶台处于无人看管状态,最终引发火情。万幸的是,室内安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时启动,明火已被洒水喷淋头有效扑灭。物业人员赶到现场时,火势已被控制。随后,物业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场排水处理,并更换了已动作的喷头。本次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中心接警信息如下:
报警设备 |
报警类型 |
警情位置编码 |
报警位置 |
中心接警时间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复位 |
|
2025/7/9 12:39:38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上线 |
|
2025/7/9 12:39:39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无人 |
部位号-01017010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3:50:56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消音 |
|
2025/7/9 13:51:05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解除报警 |
|
2025/7/9 13:51:41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消音 |
|
2025/7/9 13:56:40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有人 |
部位号-01017127 |
水流指示器 11栋22层 |
2025/7/9 13:56:40 |
控制器 |
解除报警 |
部位号-01017127 |
水流指示器 11栋22层 |
2025/7/9 13:57:11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复位 |
|
2025/7/9 13:57:28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上线 |
|
2025/7/9 13:57:29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消音 |
|
2025/7/9 13:57:47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有人 |
部位号-01017003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3:57:47 |
控制器 |
解除报警 |
部位号-01017003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3:58:15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消音 |
|
2025/7/9 14:10:37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有人 |
部位号-01017009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4:10:37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有人 |
部位号-01017006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4:10:38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有人 |
部位号-01017005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4:10:55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解除报警 |
|
2025/7/9 14:11:15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复位 |
|
2025/7/9 14:11:31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上线 |
|
2025/7/9 14:11:32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消音 |
|
2025/7/9 14:18:31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有人 |
部位号-01017011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4:18:31 |
控制器 |
解除报警 |
部位号-01017011 |
感烟探测器 11栋22层 |
2025/7/9 14:19:04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上线 |
|
2025/7/9 14:19:21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复位 |
|
2025/7/9 14:19:21 |
用户传输装置 |
用户传输装置操作 |
装置消音 |
|
2025/7/9 14:23:29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有人 |
部位号-01017136 |
信号蝶阀 11栋22层 |
2025/7/9 14:23:29 |
本次事件生动诠释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在火灾防控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与必要前提:
一、“电子哨兵”的核心价值凸显
1、早期预警先锋:系统在火情萌发初期(感烟探测器首次报警)即捕捉到异常信号,为后续响应争取了宝贵时间,充分体现了其“早发现”的核心能力。
2、信息传递中枢:作为连接联网单位与城市级应急响应的信息枢纽,中心在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精准传递至责任单位,履行了“快传递”的职责,是启动应急响应链条的关键一环。
3、处置过程监督:系统持续接收多探测器报警,促使中心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催办,对联网单位的现场核实形成了有效监督和压力,避免了信息被完全忽视。
二、人防技防结合是成败关键
1、技术非万能,响应是核心: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无法替代现场人员的判断与行动。系统的预警价值完全依赖于联网单位值班人员的专业素养、责任心及高效响应。初期误判(油烟过大)及约31分钟的关键响应迟滞,暴露了人防环节的薄弱,险些酿成严重后果。
2、单位主体责任不容懈怠: 联网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接收预警、现场核实的第一责任人。其必须具备高度的警惕性、专业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对于系统报警,尤其是重复报警或联动报警,必须无条件优先处理、深入核查,绝不能仅凭经验或臆断轻易排除。
3、双向互动与信任:中心与联网单位之间需建立畅通、互信、高效的沟通机制。单位对中心的指令应给予足够重视并严格执行核查反馈。
三、技防设施兜底保障
万幸的是,本次事件中建筑内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防设施)发挥了“最后一道防线”的决定性作用,在无人及时干预的情况下成功控火、灭火,避免了更大损失,这再次印证了完备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性。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提升社会面火灾防控能力的强大技术利器,其“早期预警、先期处置”的积极作用在本案例中得到充分验证。然而,技术手段的效能最大化,绝对离不开联网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特别是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的专业、尽责与快速响应。唯有远程监控中心的“千里眼”与联网单位现场人员的“及时手”紧密协作、双向奔赴、形成闭环,才能真正构筑起坚固的消防安全防线。
本次事件既是对系统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强化人员培训、落实响应责任、加强中心与单位协同的深刻警示。消防安全,技防是基础,人防是灵魂,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