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12时21分58秒,中心收到492#联网单位上传“自动火警无人”报警信息;12时23分48秒,中心联系单位办公室座机,电话无人接听;12时25分41秒,中心与单位门卫值班人员取得联系并通报警情,要求单位尽快安排人员前往现场核实并反馈核实结果。单位值班人员当即回复:已经安排人员前往现场核查,该报警点位于二楼,现场核查人员反馈无异常。中心要求单位及时复位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并提醒单位注意消防安全。
12时43分19秒,单位值班人员致电中心更正反馈:办公区域的电脑机箱冒烟,已经第一时间进行断电处置,目前维修人员正在处理。
14时56分,中心人员到达单位现场后反馈:由于办公区域内电脑长时间未关闭,导致电脑机箱发热冒烟,现场无明火,单位人员第一时间切断电源,组织电脑维护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维修。
接警信息如下:
报警设备 |
报警类型 |
警情位置编码 |
报警位置 |
中心接警时间 |
控制器 |
复位 |
清除操作 |
|
2025/6/30 11:50:03 |
控制器 |
复位 |
清除操作 |
|
2025/6/30 11:51:17 |
控制器 |
解除报警 |
部位号:00109000 |
|
2025/6/30 11:51:29 |
控制器 |
解除报警 |
部位号:00109000 |
|
2025/6/30 11:51:31 |
用户传输装置 |
传输装置关机 |
关机 |
|
2025/7/29 7:21:01 |
用户传输装置 |
传输装置开机 |
开机 |
|
2025/7/29 7:21:03 |
控制器 |
自动火警无人 |
部位号:02105900 |
|
2025/8/11 12:21:58 |
控制器 |
复位 |
清除操作 |
|
2025/8/11 12:26:57 |
本次事件是远程监控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1.早期预警先锋:监控系统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火警信号(“自动火警无人”),为后续处置抢占了最宝贵的先机。这是人工巡查难以比拟的速度优势。
2.信息传递枢纽:在单位内部初次反馈“无异常”的情况下,中心凭借系统建立的可靠联系通道,持续保持沟通压力,最终成功促使单位深度核查,揭示了真实隐患(主机冒烟)。这体现了系统在信息穿透和闭环管理上的核心价值。
3.应急指挥平台:中心依托系统信息,高效协调内部资源和外部单位,确保信息同步、指令畅通,形成了完整的应急响应链条。
4.风险防控屏障:整个事件从预警到最终处置,远程监控系统是贯穿始终的神经中枢。其快速、准确、不间断的监控与联动能力,是防止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的关键屏障。
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特向所有联网单位提出以下强化要求:
1.加强电器设备消防安全管理:
(1)严格管理长时间运行设备:对必须长时间运行的设备,确保散热良好、远离可燃物,并定期检查维护;对非必要长时间运行的设备(尤其是下班后、无人值守时),必须落实“人走断电”制度。本次事件中的电脑主机过热是重点防范对象。
(2)加强电气火灾隐患专项排查:定期(建议每月)对办公区、设备间、机房等重点区域的插座、线路、用电设备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关注过载、老化、积尘、散热不良等问题。
2.深化值班人员培训与责任:
(1)确保值班人员熟练掌握火灾报警接收、信息确认、现场核查、准确反馈、设备复位等全流程操作规范。
(2)强化“异常报警必深究”的意识培训,特别是对“无人”、“故障”等报警信息,务必核实到具体点位和原因,杜绝“走过场”式核查。
3.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1)预案中需明确类似电器设备过热、冒烟等初期火灾的具体处置流程、责任人和措施(如第一时间断电、使用灭火器类型、疏散路径等)。
(2)定期组织包含电器火灾场景的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4.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在线与维护:
务必保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用户信息传输装置24小时在线、功能完好。发生报警并处置后,须及时按规范恢复设备正常状态。